不吐不快!《007:无暇赴死》的三大硬伤
我们可以感觉到,电影主创想要塑造一个传统的007反派角色——他毁了容,有一个令人惊叹的老窝,还鼓吹一个荒谬的狂妄计划——但可惜最终他在银幕上出现的时间太少了,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存在感,并不足以引起观众的注…
比原定上映时间晚了大约18个月,丹尼尔·克雷格饰演詹姆斯·邦德的最后一部电影终于来了,可以肯定地说,《007:无暇赴死》值得等待。
在克雷格15年的007生涯中,这部电影并没有达到《007:大战皇家赌场》或《007:大破天幕杀机》那样令人欣喜的高水准,但显然轻松超越了《007:大破量子危机》和《007:幽灵党》,在克雷格的五部电影中恰处于中间位置。
但更重要的是,《无暇赴死》为克雷格饰演的角色送上了一场由衷、彻底的告别,将其贯穿五部电影的整体人物发展推向了恰到好处的动人高潮。
其中的一些情节设置肯定会让铁杆粉丝和普通观众产生分歧,但所有参与其中的演员都表现得非常出色,在目前的25部007电影中,这部电影显然处于中上游梯队。
虽然在宣布下一任007演员之前,理所当然应该让粉丝们暂时沉浸在克雷格版007的最后时光中,但还是希望下一部007电影不会让我们等待太久。在那之前,让我们先说说《007:无暇赴死》的失败之处…
3.反派老套乏味
整部电影最大的败笔就是反派。不管你怎么看,卢瑟弗•萨芬(拉米•马雷克饰)都是一个乏味平庸、动机无聊又老套的007反派。
我们可以感觉到,电影主创想要塑造一个传统的007反派角色——他毁了容,有一个令人惊叹的老窝,还鼓吹一个荒谬的狂妄计划——但可惜最终他在银幕上出现的时间太少了,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存在感,并不足以引起观众的注意。
可惜拉米·马雷克,纵然才华横溢,但没有什么戏份,也就只能走走过场罢了。
当然你可以争辩说,《无暇赴死》更多是关于邦德的个人旅程,而不是典型的007情节,但作为反派角色,萨芬也太刻板了。
虽然粉丝们抱怨《007:大破量子危机》中的多米尼克·格林(马修·阿马利克饰)无聊乏味,但说实话,萨芬并不比他强多少。
对于一部煞费苦心营造史诗感和歌剧感的电影来说,萨芬基本上只是……一个脸谱。
2. 太长了
《无暇赴死》的时长为163分钟,是迄今为止最长的007电影。考虑到如今大片似乎一年比一年长,不由让人担心,未来会不会出现3个小时的007电影。
从《无暇赴死》来看,这种担忧不是没来由的。
虽然这部电影看起来并不会让你觉得难熬,但也还没能证明其史诗般的时长存在的合理性,尽管广阔的画布使一些场面有了更大的挥洒空间——例如,开场序幕长达20分钟——但松懈的中间部分完全可以明智地进行一些删减。
电影中间塞了大量的次要情节,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叙事,这些情节可以很容易地被简化,或者完全抛弃掉。
在这部电影里邦德的旅程非常私人化,继续沿用以往常见的那种007循迹追踪的叙事模式真的没有必要,只会让人感觉累赘。
1. 情节荒谬又复杂
不谈太多细节,《无暇赴死》的情节相当荒谬——毫无疑问,比主创愿意承认的还要荒谬得多。
和《007:幽灵党》一样,这部电影显然也想取悦那些怀念罗杰·摩尔时代浮夸风格的老007粉丝,所以这个故事用各种错综复杂、夸张的结缠绕着自己,试图显得既史诗又“复杂”。
从布洛菲尔德(克里斯托弗·瓦尔兹饰)融入故事的方式,到萨芬试图控制世界的阴谋,一切都让人觉得愚蠢可笑,与电影中更为严肃、更牵动观众的目标对象——邦德本人——完全背道而驰。
在这种情况下,其实“少即是多”,适当降低规模,着眼更为亲密的利害关系,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与邦德内心探索的冲突。
发表回复